台南新百貨周末試營運遇分隔島施工 警估湧2萬人潮如臨大敵 | 雲嘉南 | 地方 | 聯合新聞網
〔嘉南高屏〕地方新聞
臺南市。地方新聞
高雄市。地方新聞
屏東縣。地方新聞
(2025)嘉義市
臺南市【2025上】【2025下】
高雄市【2025上】【2025下】
〔嘉南高屏〕行政區劃|地方區域
嘉義市|嘉義縣|臺南市|高雄市|屏東縣
TWOUTLINE 4:【嘉義市】行政區劃|地方區域|產業圈|商圈|生活圈
TWOUTLINE 4:【嘉義縣】行政區劃|地方區域|產業圈|商圈|生活圈
TWOUTLINE 4:【臺南市】行政區劃|地方區域|產業圈|商圈|生活圈
TWOUTLINE 4:【高雄市】行政區劃|地方區域|產業圈|商圈|生活圈
TWOUTLINE 4:【屏東縣】行政區劃|地方區域|產業圈|商圈|生活圈
六大區域
TWOUTLINE 1:〔北北基宜〕區域生活圈概覽
TWOUTLINE 2:〔桃竹苗〕區域生活圈概覽
TWOUTLINE 3:〔中彰投雲〕區域生活圈概覽
TWOUTLINE 4:〔嘉南高屏〕區域生活圈概覽
TWOUTLINE 5:〔宜花東屏南〕區域生活圈概覽
TWOUTLINE 6:〔金馬澎〕區域生活圈概覽
〔嘉南高屏〕宜居生活
嘉義市。
嘉義市近年來被許多人認為是非常宜居的城市,尤其在六都以外的縣市中,獲得了很高的評價。以下整理嘉義市在宜居生活方面的幾個主要特點:
慢活舒適: 嘉義市的生活步調相對緩慢,讓人感覺輕鬆自在,很適合追求悠閒生活的人。
綠地豐富: 嘉義市非常重視公園綠地的規劃,擁有超過35座公園,綠意盎然,被譽為「公園城市」,提供市民充足的休閒空間。其中嘉義公園更是廣闊,結合植物園和古蹟,是市民休憩的好去處。
城鄉特色兼具: 嘉義市同時保有城市機能與鄉村的慢活氛圍,讓居民能享受兩者的優點。
便捷路網: 市區內交通規劃完善,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,公共自行車YouBike也相當普及,提供多樣化的綠色運輸選擇。
地理位置優越: 嘉義市位於台灣中南部,不論南下或北上,交通都相對便利。未來也規劃輕軌連結高鐵與台鐵嘉義站,進一步提升城際交通的便捷性。
醫療資源豐沛: 嘉義市擁有密集的醫療院所,每萬人口的總病床數和醫事人員數均為全國第一,醫療服務品質高且普及,被視為雲嘉嘉地區的醫療中心。許多外縣市居民也會前來嘉義市就醫。
優質教育環境: 嘉義市積極投入教育資源,推動實驗創新、雙語國際、數位教育,並提供優質的師資與教學環境。
全齡照顧政策: 市府致力於打造「全齡共享、世代宜居」的城市,提供完善的生育、托育、教育補助,並支持樂齡勇壯城計畫,關照不同年齡層的需求。例如生育津貼提高、幼兒疫苗補助、高齡產婦羊膜穿刺補助等。
物價相對親民: 相較於北部都會區,嘉義市的物價,尤其是食宿方面,普遍較為便宜,有助於降低生活開銷。
房價較合理: 嘉義市的房價相對於六都而言,仍屬合理範圍,尤其中古屋的價格具有優勢,但新建案的價格近年來也有所上漲。
風格經濟崛起: 嘉義市近年來在青年創業、老屋活化方面發展迅速,吸引了許多特色店家進駐,為城市注入新活力,也帶動了觀光人潮和地方經濟發展。
豐富的人文底蘊: 作為阿里山林業的門戶,嘉義市擁有悠久的人文歷史,保留許多老建築,並成功轉型為具有風格的文創空間,吸引年輕族群。
閱讀風氣盛行: 嘉義市獨立書店數量不少,密度高,顯示當地居民有著良好的閱讀氛圍。
嘉義市之所以被評價為宜居城市,主要得益於其慢活的步調、豐富的綠地、優越的醫療資源、親民的物價以及不斷提升的生活機能與文化氛圍。對於嚮往舒適生活、重視生活品質,且不追求高強度工作節奏的人來說,嘉義市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移居選擇。
嘉義縣。
嘉義縣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政策,致力於提升居住品質,並被網友評為最想移居的縣市之一,特別是對於追求慢活步調、低生活成本的人來說,嘉義縣的宜居指數相當高。
生活成本低、房價親民: 嘉義縣的物價相對六都便宜,房價所得比和房貸負擔率也是全台最低,對於想置產或減輕生活壓力的人來說,非常有吸引力。特別是對於青壯年族群,移居嘉義能有較低的負擔,提升生活品質。
就業機會增加: 嘉義縣政府大力開發多個工業區和產業園區,如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、馬稠後產業園區、嘉義科學園區、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等,積極招商引資,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,吸引青年返鄉或在地就業。
自然環境與休閒資源豐富: 嘉義縣擁有阿里山、故宮南院、太平雲梯等知名景點,自然風光優美,提供豐富的休閒觀光選擇。對於喜愛大自然、注重生活品質的人來說,嘉義縣的環境非常宜人。
農工大縣轉型: 嘉義縣正從傳統農業縣轉型為農工大縣,結合科技、長照、製造、服務及農業生技等多元產業,發展潛力十足。
大眾運輸便利性: 雖然嘉義縣有國道和快速公路,但整體公共運輸系統相較於都會區仍有進步空間,部分偏鄉地區交通較不便,仍需仰賴私人交通工具。不過,嘉義縣市已推出跨城際通勤月票,並將於2024年7月上線公共自行車,未來大眾運輸將會更完善。
都市基礎設施與娛樂選擇: 相較於大城市,嘉義縣的商業設施和夜生活、娛樂活動選項較少。如果習慣都市的多元消費和夜間活動,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。
醫療資源分佈: 嘉義縣幅員廣大,雖然有長庚、慈濟、榮總等大型醫院,但部分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仍有待加強。嘉義縣政府也在積極爭取次醫療區重劃分,以均衡區域醫療資源分布。
水質問題: 有部分在地人反映嘉義的水質較硬,可能需要使用濾水器。
嘉義縣提供了一個高CP值、慢活、且具發展潛力的宜居選擇。如果你是追求:
較低的購屋和生活成本
親近大自然的環境
相對輕鬆的生活步調
逐漸增加的在地就業機會
那麼嘉義縣很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理想居住地。然而,如果非常依賴便利的大眾運輸、多樣的都市娛樂或豐富的商業選擇,可能需要仔細評估。
臺南市。
臺南市的宜居生活優勢
臺南市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、美食天堂的盛名以及相對悠閒的生活步調,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宜居城市。以下是臺南市宜居生活的主要優勢:
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,擁有豐富的歷史古蹟和文化景點。這裡隨處可見古老的廟宇、傳統的老街巷弄,以及保存完好的日式建築。身處臺南,彷彿置身於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中,這對於喜愛歷史文化的人來說,是無與倫比的優勢。
臺南的美食文化聞名全臺,甚至享譽國際。從傳統小吃如牛肉湯、碗粿、擔仔麵,到創新的特色料理,琳瑯滿目。這裡的食物不僅美味,價格也相對親民,讓居民能輕鬆享受美食的樂趣。對於注重生活品質和味蕾享受的人來說,臺南絕對是天堂。
相較於北部都會區的繁忙與快節奏,臺南的生活步調顯得更為從容與悠閒。這裡的人們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,不急不躁。這對於追求慢活、希望擺脫都市壓力的人來說,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居住環境。
臺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,全年溫暖,日照充足。即使是冬季,氣溫也相對舒適,鮮少有嚴寒天氣,非常適合喜歡溫暖氣候的人居住。
作為直轄市,臺南市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,包括多間大型醫院,能夠提供居民良好的醫療保障。此外,各區的生活機能也相當成熟,從傳統市場到現代百貨公司、超市,都能滿足居民的日常採買和娛樂需求。
相較於臺北、新北等都會區,臺南的物價和房價都相對較低。這使得在臺南生活能有更高的生活品質,對於年輕人或退休族群而言,減輕了不少經濟壓力,更容易實現購屋夢想。
臺南人普遍熱情友善,保有濃濃的人情味。鄰里之間互動頻繁,更能感受到臺灣傳統的敦厚樸實,讓人在這裡生活能有歸屬感。
臺南市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、世界級的美食、悠閒的生活步調、宜人的氣候以及相對親民的物價與房價,為追求高品質、慢活生活的居民提供了絕佳的選擇,無愧於「宜居城市」的美譽。
總體而言,如果您喜歡步調悠閒、充滿歷史文化底蘊、美食豐富且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城市,那麼臺南絕對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宜居之地。
高雄市。
高雄市近年來積極轉型,目標是從過去的重工業城市,發展成為一個永續、智慧且宜居的城市。這個願景包含了多個面向,致力於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、環境永續性以及產業發展。
高雄正積極推動淨零城市的目標,並在法規、產業、人才培育等各方面進行改革。
立法與政策引導:高雄已制定《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》,目標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30%,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。
產業轉型:從傳統石化與製造業,轉向5G、AIoT等高科技產業,同時發展「產業淨零聯盟」與「淨零學院」,培育綠色人才。
綠色空間與水岸建設:持續增加綠地面積,發展水岸公共空間,提升城市綠覆率,並結合濕地、自行車道等,打造水與綠交織的港都風貌。
能源轉型:推動綠能專案,以太陽光電為基礎,確保能源供應安全、穩定、高效與潔淨。
高雄積極引進智慧科技,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與市民生活便利性。
5G AIoT應用:將5G和AIoT技術應用於數位治理和公共服務,例如智慧交通、智慧醫療等。
智慧製造:運用物聯網、AI、大數據、雲端運算等技術,優化生產流程、降低能耗與碳排放,提升產業競爭力。
智慧交通:發展生態交通,推動共享且智慧的交通模式,例如輕軌路網的建置與公共運輸的便捷化。
為打造更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,高雄致力於優化各項公共服務與設施。
醫療與照護: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,並擴大公共托育服務、推動多元照護服務,並加強社會福利中心的發展,確保各年齡層的健康與福祉。
文化與觀光:結合山、海、河、港等自然資源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,發展多元觀光內容,並透過創意行銷打造獨特的旅遊亮點。
教育與人才:積極培養多元人才,提供創業與就業支持,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高雄發展。
居住環境:鼓勵公私部門興建高標準綠建築,並透過「高雄厝」等計畫,讓建築更符合在地氣候與永續需求。
高雄的宜居願景,是將過去的工業底蘊轉化為創新動力,同時兼顧環境永續、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,致力於成為一個創新、宜居、幸福、充滿活力的國際化港灣城市。
屏東縣。
屏東縣政府正積極推動「宜居生活」的施政藍圖,旨在將屏東打造為一個科技、韌性、創新、宜居、以及具備太空產業潛力的希望城市。這項藍圖涵蓋了多個面向,從產業發展、基礎建設到社會福利與文化觀光,力求全面提升縣民的生活品質。
屏東縣長周春米提出了五大核心,作為「宜居生活」施政藍圖的支柱:
科技新產業: 積極引進半導體產業進駐屏東科學園區,結合產學合作與青年政策,目標是打造高競爭力、宜居宜業的科技城。屏東已正式加入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,並將配合台積電及其供應鏈夥伴的進駐,同時推動屏科實驗高中等周邊建設,為科技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配套。
韌性興城市: 面對極端氣候,屏東縣致力於打造防災韌性城市,透過多項治水與公共設施建設,如抽水站汰舊換新、滯洪池生態公園、區域排水改善等,有效降低水患風險。同時,也提升自來水普及率、供電穩定性、養殖區海水供水系統與漁港改善,並推動淨零碳排相關措施,全方位提升生活韌性。
創新心照顧: 縣府持續擴充公共托育資源,預計在2028年前建置31家公共托育機構。此外,也積極升級校園硬體設備、首創無障礙露營車、推動護理加薪政策,並擴大全齡友善服務,包含失智照護、高齡友善藥局等,致力於實現全人照顧的目標。
宜居欣生活: 著重交通與文化建設。在交通方面,加速推動麟洛交流道聯外道路等重要道路改善工程,並改善墾丁大街人行空間。文化方面,則啟動多個大型綠地公園建設,以及旗艦圖書館、客家總圖、潮青圖書館、恆春文化中心劇場等文化基礎設施,強化原民與客庄產業,提升整體城市的宜居性。
太空星未來: 國科會已正式宣布全國首座國家火箭發射場選址屏東滿州鄉九棚村,這意味著屏東將成為台灣太空科技發展的重要基地。縣府將與中央密切協作,協助更新地籍資料、升級交通、水電、醫療等基礎建設,並規劃打造「太空村」,結合火箭觀光與生態旅遊,發展太空產業鏈,讓屏東接軌國際。
屏東縣正積極規劃「一捷二鐵三快速」的完整交通路網:
高捷延伸
高鐵延伸屏東: 高鐵延伸屏東的計畫持續推進,站址規劃作業已完成可行性研究。
恆春觀光鐵道(屏南觀光鐵路): 規劃從枋寮延伸至恆春,以串聯墾丁觀光資源,減少假日塞車問題。目前已重啟可行性研究修正作業。
國道10號延伸
高屏第二快速道路: 路線連接高雄大寮至屏東市,預計2030年完工,將分流國道3號與台88線車流,縮短高屏通勤時間。
屏南快速道路: 可行性評估已通過,力爭2030年完工。
屏東市鐵路高架化: 屏東車站至六塊厝車站段已於2023年動工,預計2028年完工,將消除鐵路平交道,改善市區交通。
除了半導體產業,屏東也持續發展:
農業生物科技園區: 擴建研發大樓與冷鏈物流中心,強化農產加工技術,提升屏東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。
綠能發展: 推動太陽光電、沼氣發電與地熱能,並結合漁電共生,發展永續能源。
屏東榮民總醫院: 預計2025年上半年試營運,將補足屏東急重症醫療缺口,減少跨區就醫需求。
屏東縣社會福利綜合館: 已於2023年啟用,整合托育、長照、身心障礙者服務等設施,提供一站式社福服務。
屏東以「永續旅遊」為主軸,持續發展觀光:
精進深度旅遊: 培訓部落導覽人員、新住民導覽解說員,提升解說能力與旅宿品質。
友善旅遊環境: 運用獨特地理環境,打造友善旅遊環境,如落山風風景特定區、車城水岸計畫、遙控無人機飛行場等。
整合觀光品牌: 將佳樂水、墾丁國家公園、鵝鑾鼻等景點整合成「恆春半島」品牌,統一形象行銷,吸引國內外遊客。
為鼓勵青年返鄉與移居,屏東縣政府推出多項計畫:
青年穩定就業獎助計畫: 針對移居青年、返鄉青年及應屆畢業生,提供最高6萬元的穩定就業獎助金。鼓勵青年在屏東縣內同一事業單位穩定就業。
地方創生與村落文化行動計畫: 鼓勵青年參與在地課程、蹲點實作,並提出農村生活、生產、生態及文化等面向的解決方案,最高可獲得80萬元獎勵金。
屏東縣政府透過這些全面的施政藍圖,正努力將屏東打造成一個兼具科技、產業、觀光、社福與環境永續的宜居城市,讓縣民能安居樂業,同時吸引更多人才與資源的進駐。
嘉義縣。
嘉義縣。
臺南市。
臺南市。
高雄市。
高雄市。
屏東縣。
屏東縣。
六大區域主題
分別為北北基宜「淡蘭新都」、桃竹竹苗「浪漫智城」、中彰投雲「濁水沃土」、嘉嘉南高屏「南國創域」、花東「黑潮原鄉」及連金澎「鯤洋跳島」,期待透過文化路徑、河流等串連臺灣各地不同的地理、生態,未來將以基地為中心,進一步串連當地社區組織、藝文資源、各級學校等,擴增文化基地量能及豐富多元體驗。嘉南高屏「南國創域」
「南國創域」是文化部「百大文化基地」計畫中的一個區域,主要涵蓋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屏東等嘉南高屏地區。
雖然具體的「南國創域」特點尚待更詳細的官方說明,但從其地理位置和計畫目標來看,我們可以推測以下幾個可能的特點:
豐富的在地文化底蘊: 嘉南高屏地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,從原住民文化、閩南文化到客家文化,以及日治時期的影響,都為這片土地積累了獨特的文化資產。
多元的族群融合: 這些地區是多個族群長期共存、交流的場域,因此文化表現形式也更加多元,可能涵蓋了傳統工藝、節慶習俗、飲食文化等。
南島語族文化特色: 尤其在屏東地區,南島語族文化是其重要特色,因此「南國創域」可能著重推廣相關的部落文化、藝術創作和生態體驗。
農業與漁業文化: 嘉南平原的豐饒農業資源以及沿海的漁業文化,也可能成為「南國創域」基地的重要特色,例如結合在地農漁產品的文化體驗、傳統農漁具的展示等。
地方創生與文化轉譯: 作為「百大文化基地」的一部分,「南國創域」的基地很可能強調將在地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觀光、教育和經濟價值的文化體驗,推動地方創生。
熱情與活力: 台灣南部地區以其熱情好客的風土人情聞名,預計「南國創域」的文化基地也會展現出這種活力和親和力,吸引遊客深入體驗。
南部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特色和產業潛力,但青年創業資源相對分散。透過「南國創域」的整合,可以:
集中資源: 將分散的資源有效整合,提供更全面的支持。
區域合作: 促進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屏東四縣市的合作,共同打造有利於青年創業的環境。
在地特色: 結合南部在地產業與文化特色,鼓勵青年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事業。
人才回流: 吸引更多青年回鄉或留在南部創業,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具體資訊,建議可以關注文化部或相關地方政府發布的「百大文化基地」計畫詳情,對各區域的特點和入選基地有更詳細的介紹。
(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04 17:10:07) 嘉義縣長翁章梁今4日率縣府一級主管前往阿里山鄉舉行114年第1次基層座談會,邀請轄管阿里山鄉之中央機關代表聆聽地方意見並積極追蹤案件。
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 〔院會議案〕
卓揆:「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」串聯南部半導體S廊帶 帶動臺灣進入AI應用時代
行政院長卓榮泰今(2)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「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」報告後表示,新科技開創臺灣產業的新機會,大南方新矽谷將帶動南臺灣的新願景。為落實「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」,除持續發揮南部既有的半導體、生技醫材、精密機械、光電綠能等產業的國際優勢之外,未來也會加上無人機、太空產業、智慧農業等。
百年好市/高雄設市百年 https://kaohsiung100.tw/
百年好市:高雄設市百年的人群聚集記 故事 StoryStudio
1924年高雄設市升格 敬賀! 港都百年蛻變與榮耀 「百年好市」慶賀計畫8月啟程 海空雙港主視覺公開
113-07-30
1924年12月25日「高雄街」升格為「高雄市」,今(2024)年是這座南部港口城市百年的里程碑。高雄市政府將啟動為期近半年的「百年好市」計畫,策畫一連串遊程遶境、講座、論壇、展示、國際交流等活動,首波活動將於8月登場。此次活動主視覺以象徵高雄百年發展的「海空雙港」為意象,傳達海空聯運造就了高雄城市發展的歷史底蘊。
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,繼1920年「打狗」更名「高雄」後,1924年市制升格,高雄市始成為地方政府團體、具公共財源,這項體質改變,擘劃了這個鄰海小鎮的發展藍圖。
同一年,武德殿啟用、「高雄女中」成立、壽山紀念公園與鼓山魚市場開始籌建,政經中心哈瑪星日漸完善。而後幾年間,開通壽山洞(西子灣隧道),改善海水浴場,並設置運動娛樂設施如棒球場、游泳池等。西子灣成為高雄市民休閒、外地遊客觀光的新天地;城市中心、運動娛樂和公園休閒等空間規劃,全數到位。
從那時起,高雄因先進產業移植展開狂飆發展的百年。日治時期有製糖、製磚、水泥、重化工業、煉油工業;在此基礎上,戰後順勢發展塑化、石化、代工業、重工業,乃至近十多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漸成高科技、文創觀光之城。
高雄是座因港而生,順鐵路而起,循著產業蛻變而成的工業重鎮。歷經數次行政轄區變遷,人口從4萬多到現今的273萬,2024年回望百年,作為移民城市的高雄,仍持續匯聚來自全臺各地的人一起打拚、一起生活,成為如今大家所認知的「高雄」模樣。
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,此次「百年好市」以數字100,和翻轉90度的”高“字幾何結合,作為高雄設市百年的紀念LOGO;帶著透視,如膠卷般看似正在出格的100,也象徵前進和延續。主視覺用船、飛機,去呈現這個山海圍繞,藉由海港與空港交織,帶來歷史、繁華和人文的港都工業城。
故此次活動策畫將圍繞著「百年高雄的成長與發展」,以「工業」、「鐵道」、「海洋」、「歷史」四個面向,用遊程探索大家所不知道的高雄、用講座論壇深度討論這座城市的發展、用展覽娓娓訴說高雄故事、更有百年好市特別企劃,期待大家在2024年整個下半年,一起來加入了解這座光榮城市的行列中。
高雄市文化局表示,此次「百年好市」活動將從8月起到12月,策畫包含「好市遶境:限定!高雄探秘」、「國際對望:北九州門司港」、「好市開講:屬於高雄的地方學」、「百年論壇」、「焦點場館:高雄文資巡禮」、「百年好市紀念特展」等系列活動,更有百年特別企劃「鐵道復駛:濱線啓程」,活動詳情將陸續公開,請大家關注百年好市官網 https://kaohsiung100.tw/ 與文化高雄-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粉專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hccul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