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15

生活圈〔嘉南高屏〕宜居生活系列

 

〔嘉南高屏〕宜居生活




嘉義市。宜居生活系列

嘉義市近年來被許多人認為是非常宜居的城市,尤其在六都以外的縣市中,獲得了很高的評價。以下整理嘉義市在宜居生活方面的幾個主要特點:


生活步調與環境

  • 慢活舒適: 嘉義市的生活步調相對緩慢,讓人感覺輕鬆自在,很適合追求悠閒生活的人。

  • 綠地豐富: 嘉義市非常重視公園綠地的規劃,擁有超過35座公園,綠意盎然,被譽為「公園城市」,提供市民充足的休閒空間。其中嘉義公園更是廣闊,結合植物園和古蹟,是市民休憩的好去處。

  • 城鄉特色兼具: 嘉義市同時保有城市機能與鄉村的慢活氛圍,讓居民能享受兩者的優點。


交通便利性

  • 便捷路網: 市區內交通規劃完善,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,公共自行車YouBike也相當普及,提供多樣化的綠色運輸選擇。

  • 地理位置優越: 嘉義市位於台灣中南部,不論南下或北上,交通都相對便利。未來也規劃輕軌連結高鐵與台鐵嘉義站,進一步提升城際交通的便捷性。


醫療資源

  • 醫療資源豐沛: 嘉義市擁有密集的醫療院所,每萬人口的總病床數和醫事人員數均為全國第一,醫療服務品質高且普及,被視為雲嘉嘉地區的醫療中心。許多外縣市居民也會前來嘉義市就醫。


教育與社會福利

  • 優質教育環境: 嘉義市積極投入教育資源,推動實驗創新、雙語國際、數位教育,並提供優質的師資與教學環境。

  • 全齡照顧政策: 市府致力於打造「全齡共享、世代宜居」的城市,提供完善的生育、托育、教育補助,並支持樂齡勇壯城計畫,關照不同年齡層的需求。例如生育津貼提高、幼兒疫苗補助、高齡產婦羊膜穿刺補助等。


經濟與物價

  • 物價相對親民: 相較於北部都會區,嘉義市的物價,尤其是食宿方面,普遍較為便宜,有助於降低生活開銷。

  • 房價較合理: 嘉義市的房價相對於六都而言,仍屬合理範圍,尤其中古屋的價格具有優勢,但新建案的價格近年來也有所上漲。

  • 風格經濟崛起: 嘉義市近年來在青年創業、老屋活化方面發展迅速,吸引了許多特色店家進駐,為城市注入新活力,也帶動了觀光人潮和地方經濟發展。


文化與藝術

  • 豐富的人文底蘊: 作為阿里山林業的門戶,嘉義市擁有悠久的人文歷史,保留許多老建築,並成功轉型為具有風格的文創空間,吸引年輕族群。

  • 閱讀風氣盛行: 嘉義市獨立書店數量不少,密度高,顯示當地居民有著良好的閱讀氛圍。


總結

嘉義市之所以被評價為宜居城市,主要得益於其慢活的步調、豐富的綠地、優越的醫療資源、親民的物價以及不斷提升的生活機能與文化氛圍。對於嚮往舒適生活、重視生活品質,且不追求高強度工作節奏的人來說,嘉義市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移居選擇。


嘉義宜居生活系列

嘉義縣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政策,致力於提升居住品質,並被網友評為最想移居的縣市之一,特別是對於追求慢活步調、低生活成本的人來說,嘉義縣的宜居指數相當高。


嘉義縣宜居生活的優勢

  • 生活成本低、房價親民: 嘉義縣的物價相對六都便宜,房價所得比和房貸負擔率也是全台最低,對於想置產或減輕生活壓力的人來說,非常有吸引力。特別是對於青壯年族群,移居嘉義能有較低的負擔,提升生活品質。

  • 就業機會增加: 嘉義縣政府大力開發多個工業區和產業園區,如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、馬稠後產業園區、嘉義科學園區、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等,積極招商引資,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,吸引青年返鄉或在地就業。

  • 自然環境與休閒資源豐富: 嘉義縣擁有阿里山、故宮南院、太平雲梯等知名景點,自然風光優美,提供豐富的休閒觀光選擇。對於喜愛大自然、注重生活品質的人來說,嘉義縣的環境非常宜人。

  • 農工大縣轉型: 嘉義縣正從傳統農業縣轉型為農工大縣,結合科技、長照、製造、服務及農業生技等多元產業,發展潛力十足。


需考量的面向

  • 大眾運輸便利性: 雖然嘉義縣有國道和快速公路,但整體公共運輸系統相較於都會區仍有進步空間,部分偏鄉地區交通較不便,仍需仰賴私人交通工具。不過,嘉義縣市已推出跨城際通勤月票,並將於2024年7月上線公共自行車,未來大眾運輸將會更完善。

  • 都市基礎設施與娛樂選擇: 相較於大城市,嘉義縣的商業設施和夜生活、娛樂活動選項較少。如果習慣都市的多元消費和夜間活動,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。

  • 醫療資源分佈: 嘉義縣幅員廣大,雖然有長庚、慈濟、榮總等大型醫院,但部分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仍有待加強。嘉義縣政府也在積極爭取次醫療區重劃分,以均衡區域醫療資源分布。

  • 水質問題: 有部分在地人反映嘉義的水質較硬,可能需要使用濾水器。


總結

嘉義縣提供了一個高CP值、慢活、且具發展潛力的宜居選擇。如果你是追求:

  • 較低的購屋和生活成本

  • 親近大自然的環境

  • 相對輕鬆的生活步調

  • 逐漸增加的在地就業機會

那麼嘉義縣很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理想居住地。然而,如果非常依賴便利的大眾運輸、多樣的都市娛樂或豐富的商業選擇,可能需要仔細評估。


臺南市。宜居生活系列

臺南市的宜居生活優勢

臺南市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、美食天堂的盛名以及相對悠閒的生活步調,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宜居城市。以下是臺南市宜居生活的主要優勢:

歷史文化底蘊深厚

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,擁有豐富的歷史古蹟和文化景點。這裡隨處可見古老的廟宇、傳統的老街巷弄,以及保存完好的日式建築。身處臺南,彷彿置身於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中,這對於喜愛歷史文化的人來說,是無與倫比的優勢。

美食之都稱號實至名歸

臺南的美食文化聞名全臺,甚至享譽國際。從傳統小吃如牛肉湯、碗粿、擔仔麵,到創新的特色料理,琳瑯滿目。這裡的食物不僅美味,價格也相對親民,讓居民能輕鬆享受美食的樂趣。對於注重生活品質和味蕾享受的人來說,臺南絕對是天堂。

生活步調悠閒自在

相較於北部都會區的繁忙與快節奏,臺南的生活步調顯得更為從容與悠閒。這裡的人們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,不急不躁。這對於追求慢活、希望擺脫都市壓力的人來說,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居住環境。

氣候宜人

臺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,全年溫暖,日照充足。即使是冬季,氣溫也相對舒適,鮮少有嚴寒天氣,非常適合喜歡溫暖氣候的人居住。

醫療資源與生活機能完善

作為直轄市,臺南市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,包括多間大型醫院,能夠提供居民良好的醫療保障。此外,各區的生活機能也相當成熟,從傳統市場到現代百貨公司、超市,都能滿足居民的日常採買和娛樂需求。

物價與房價相對親民

相較於臺北、新北等都會區,臺南的物價和房價都相對較低。這使得在臺南生活能有更高的生活品質,對於年輕人或退休族群而言,減輕了不少經濟壓力,更容易實現購屋夢想。

人文情味濃郁

臺南人普遍熱情友善,保有濃濃的人情味。鄰里之間互動頻繁,更能感受到臺灣傳統的敦厚樸實,讓人在這裡生活能有歸屬感。

臺南市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、世界級的美食、悠閒的生活步調、宜人的氣候以及相對親民的物價與房價,為追求高品質、慢活生活的居民提供了絕佳的選擇,無愧於「宜居城市」的美譽。

總體而言,如果您喜歡步調悠閒、充滿歷史文化底蘊、美食豐富且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城市,那麼臺南絕對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宜居之地。


高雄市。宜居生活系列 

高雄市近年來積極轉型,目標是從過去的重工業城市,發展成為一個永續、智慧且宜居的城市。這個願景包含了多個面向,致力於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、環境永續性以及產業發展。


高雄宜居生活願景

1. 邁向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

高雄正積極推動淨零城市的目標,並在法規、產業、人才培育等各方面進行改革。

  • 立法與政策引導:高雄已制定《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》,目標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30%,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。

  • 產業轉型:從傳統石化與製造業,轉向5G、AIoT等高科技產業,同時發展「產業淨零聯盟」與「淨零學院」,培育綠色人才。

  • 綠色空間與水岸建設:持續增加綠地面積,發展水岸公共空間,提升城市綠覆率,並結合濕地、自行車道等,打造水與綠交織的港都風貌。

  • 能源轉型:推動綠能專案,以太陽光電為基礎,確保能源供應安全、穩定、高效與潔淨。

2. 智慧城市與科技應用

高雄積極引進智慧科技,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與市民生活便利性。

  • 5G AIoT應用:將5G和AIoT技術應用於數位治理和公共服務,例如智慧交通、智慧醫療等。

  • 智慧製造:運用物聯網、AI、大數據、雲端運算等技術,優化生產流程、降低能耗與碳排放,提升產業競爭力。

  • 智慧交通:發展生態交通,推動共享且智慧的交通模式,例如輕軌路網的建置與公共運輸的便捷化。

3. 提升生活品質與公共服務

為打造更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,高雄致力於優化各項公共服務與設施。

  • 醫療與照護: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,並擴大公共托育服務、推動多元照護服務,並加強社會福利中心的發展,確保各年齡層的健康與福祉。

  • 文化與觀光:結合山、海、河、港等自然資源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,發展多元觀光內容,並透過創意行銷打造獨特的旅遊亮點。

  • 教育與人才:積極培養多元人才,提供創業與就業支持,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高雄發展。

  • 居住環境:鼓勵公私部門興建高標準綠建築,並透過「高雄厝」等計畫,讓建築更符合在地氣候與永續需求。


高雄的宜居願景,是將過去的工業底蘊轉化為創新動力,同時兼顧環境永續、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,致力於成為一個創新、宜居、幸福、充滿活力的國際化港灣城市。


屏東宜居生活系列

屏東縣政府正積極推動「宜居生活」的施政藍圖,旨在將屏東打造為一個科技、韌性、創新、宜居、以及具備太空產業潛力的希望城市。這項藍圖涵蓋了多個面向,從產業發展、基礎建設到社會福利與文化觀光,力求全面提升縣民的生活品質。


施政藍圖五大核心

屏東縣長周春米提出了五大核心,作為「宜居生活」施政藍圖的支柱:

  • 科技新產業: 積極引進半導體產業進駐屏東科學園區,結合產學合作與青年政策,目標是打造高競爭力、宜居宜業的科技城。屏東已正式加入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,並將配合台積電及其供應鏈夥伴的進駐,同時推動屏科實驗高中等周邊建設,為科技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配套。

  • 韌性興城市: 面對極端氣候,屏東縣致力於打造防災韌性城市,透過多項治水與公共設施建設,如抽水站汰舊換新、滯洪池生態公園、區域排水改善等,有效降低水患風險。同時,也提升自來水普及率、供電穩定性、養殖區海水供水系統與漁港改善,並推動淨零碳排相關措施,全方位提升生活韌性。

  • 創新心照顧: 縣府持續擴充公共托育資源,預計在2028年前建置31家公共托育機構。此外,也積極升級校園硬體設備、首創無障礙露營車、推動護理加薪政策,並擴大全齡友善服務,包含失智照護、高齡友善藥局等,致力於實現全人照顧的目標。

  • 宜居欣生活: 著重交通與文化建設。在交通方面,加速推動麟洛交流道聯外道路等重要道路改善工程,並改善墾丁大街人行空間。文化方面,則啟動多個大型綠地公園建設,以及旗艦圖書館、客家總圖、潮青圖書館、恆春文化中心劇場等文化基礎設施,強化原民與客庄產業,提升整體城市的宜居性。

  • 太空星未來: 國科會已正式宣布全國首座國家火箭發射場選址屏東滿州鄉九棚村,這意味著屏東將成為台灣太空科技發展的重要基地。縣府將與中央密切協作,協助更新地籍資料、升級交通、水電、醫療等基礎建設,並規劃打造「太空村」,結合火箭觀光與生態旅遊,發展太空產業鏈,讓屏東接軌國際。


除了五大核心,屏東縣的宜居生活藍圖還包含以下重要面向:

交通建設

屏東縣正積極規劃「一捷二鐵三快速」的完整交通路網:

  • 高捷延伸

  • 高鐵延伸屏東: 高鐵延伸屏東的計畫持續推進,站址規劃作業已完成可行性研究。

  • 恆春觀光鐵道(屏南觀光鐵路): 規劃從枋寮延伸至恆春,以串聯墾丁觀光資源,減少假日塞車問題。目前已重啟可行性研究修正作業。

  • 國道10號延伸

  • 高屏第二快速道路: 路線連接高雄大寮至屏東市,預計2030年完工,將分流國道3號與台88線車流,縮短高屏通勤時間。

  • 屏南快速道路: 可行性評估已通過,力爭2030年完工。

  • 屏東市鐵路高架化: 屏東車站至六塊厝車站段已於2023年動工,預計2028年完工,將消除鐵路平交道,改善市區交通。

產業與經濟

除了半導體產業,屏東也持續發展:

  • 農業生物科技園區: 擴建研發大樓與冷鏈物流中心,強化農產加工技術,提升屏東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。

  • 綠能發展: 推動太陽光電、沼氣發電與地熱能,並結合漁電共生,發展永續能源。

醫療與社福

  • 屏東榮民總醫院: 預計2025年上半年試營運,將補足屏東急重症醫療缺口,減少跨區就醫需求。

  • 屏東縣社會福利綜合館: 已於2023年啟用,整合托育、長照、身心障礙者服務等設施,提供一站式社福服務。

觀光發展

屏東以「永續旅遊」為主軸,持續發展觀光:

  • 精進深度旅遊: 培訓部落導覽人員、新住民導覽解說員,提升解說能力與旅宿品質。

  • 友善旅遊環境: 運用獨特地理環境,打造友善旅遊環境,如落山風風景特定區、車城水岸計畫、遙控無人機飛行場等。

  • 整合觀光品牌: 將佳樂水、墾丁國家公園、鵝鑾鼻等景點整合成「恆春半島」品牌,統一形象行銷,吸引國內外遊客。

青年政策

為鼓勵青年返鄉與移居,屏東縣政府推出多項計畫:

  • 青年穩定就業獎助計畫: 針對移居青年、返鄉青年及應屆畢業生,提供最高6萬元的穩定就業獎助金。鼓勵青年在屏東縣內同一事業單位穩定就業。

  • 地方創生與村落文化行動計畫: 鼓勵青年參與在地課程、蹲點實作,並提出農村生活、生產、生態及文化等面向的解決方案,最高可獲得80萬元獎勵金。

屏東縣政府透過這些全面的施政藍圖,正努力將屏東打造成一個兼具科技、產業、觀光、社福與環境永續的宜居城市,讓縣民能安居樂業,同時吸引更多人才與資源的進駐。


〔嘉南高屏〕宜居生活系列


嘉義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1

嘉義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2 重現木都美名

嘉義宜居生活系列 01

嘉義宜居生活系列 02


臺南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1

臺南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2


高雄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1

高雄市。宜居生活系列 02


屏東宜居生活系列 01 

屏東宜居生活系列 02 勝利星村園區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