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南高屏(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屏東)地區在推動共融友善環境方面,近年來持續有許多施政成果,主要涵蓋以下幾個面向:
友善人本交通與設施
嘉南高屏各縣市都積極推動人行道改善與騎樓整平,例如嘉義市逐步完成中山路、林森西路等重要路段的騎樓整平,總長度超過5,000公尺,旨在營造更順暢、安全的行人空間。
共融式休憩空間
共融式公園的建置是嘉南高屏地區的一大亮點。例如屏東縣政府積極推動「一鄉鎮一共融公園」的目標,並特別強調孩童表意權的落實,讓使用者參與公園設計,確保遊具和環境能滿足不同身心狀況兒童的需求。許多縣市也結合當地特色,打造兼具休閒與教育意義的共融式遊戲場。
高齡友善與智慧照護
為因應高齡化社會,嘉南高屏地區
致力於打造高齡友善的就醫和生活環境。例如嘉義縣首創骨鬆肌少症智慧聯合照護,並增加高齡友善診所數量。許多縣市也將運動休閒設施納入規劃,如嘉義縣第一個全民運動館已動工,提升長者生活品質。
綠色永續與環境教育
在環境永續方面,嘉南高屏地區將綠色建設與友善環境結合。嘉義市推動綠能永續循環園區、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,並率先應用Geo-AI技術進行碳匯調查,這些措施不僅改善了環境品質,也為城市永續發展奠定基礎。許多縣市也設立了水環境教育園區,推廣環境教育,提升民眾的環保意識。
數位科技應用
嘉南高屏地區也將數位科技導入友善環境的建構。例如嘉義市運用AI技術優化交通號誌控制,減少碳排放。這些智慧化管理不僅提升了效率,也讓城市的運作更加環保和便利。
總體而言,嘉南高屏地區在共融友善環境的施政成果上,展現了多元且全面的努力,從基礎建設到人文關懷,都致力於打造一個讓所有市民都能共享、共榮的宜居環境。
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屏東等南部縣市近年來積極推動共融友善的無障礙環境,致力於讓所有年齡層、不同能力的人都能平等參與社會活動,享受便利的生活。
嘉義縣
醫療院所高齡友善與無障礙
嘉義縣衛生局積極推動高齡友善醫療環境,攜手縣內43所醫療院所,提升長者就醫的便利性與安全性。這包括:
無障礙友善空間: 改善醫療院所的無障礙設施,方便行動不便的長者就醫。
有溫度的照護服務: 透過多項措施,提供更貼心、周到的醫療照護。
這些努力有助於高齡長者在就醫時感受到便利與尊重,減少因行動不便而產生的障礙。
輔具資源與服務
嘉義縣設有輔具資源中心,提供多元的輔具服務,以協助身心障礙者和有輔具需求的民眾:
輔具借用、回收與維修: 提供氧氣機、輪椅、柺杖等輔具的借用服務,並負責輔具的回收與維修,確保輔具能有效利用。
輔具評估與媒合: 協助個案評估適合的輔具,並進行媒合,確保輔具符合使用者的實際需求。
線上申辦與資訊提供: 建立輔具線上申辦系統和即時庫存查詢,提升服務便利性。
通用設計理念的推廣
嘉義縣政府也在推動**通用設計(Universal Design)**的理念,讓設計更具包容性,使不同年齡、能力的人都能使用。例如:
候車設施與資訊設計: 針對嘉義縣轄內所有公車站點,改善候車環境與候車資訊,使其更易於判讀,並導入通用設計,提供舒適安全的候車設施,並融入在地意象。
特殊教育增能研習: 透過研習課程,強化特殊教育老師對通用設計與通用教學設計的知能,將無障礙觀點融入教學與校園環境改善中。
身心障礙者服務與權益保障
嘉義縣持續提供多項針對身心障礙者的服務與權益保障:
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: 設有山線、海線、民雄等多個服務中心,提供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、生涯轉銜、日間作業服務、社區式日間照顧等。
生活補助: 針對符合資格的身心障礙者,提供生活補助費,減輕其經濟負擔。
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: 提供照顧技巧指導、紓壓活動、支持團體、心理諮詢等,協助家庭照顧者減輕壓力。
推動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改善: 成立諮詢及審查小組,推動既有公共建築物的無障礙設施改善。
嘉義市
1. 友善店家與觀光環境
嘉義縣與嘉義市在推動友善環境上都有顯著的努力。嘉義市的資料顯示,他們透過「一齊趣嘉遊‧全齡友善旅遊」計畫,自110年(2021年)啟動以來,培訓了135位「友善特派員」,協助86間店家改善無障礙環境與友善服務。這些改善涵蓋了:
無障礙出入口: 確保餐廳、住宿、觀光景點等出入口平坦或設有無障礙坡道。
內部空間動線: 改善走道,使輪椅能順暢通行,並提供足夠的桌椅容膝空間。
友善廁所: 增設扶手、緊急求助鈴、感應沖水設施等。
使用者友善服務: 如設置優先席、提供導盲犬服務、輪椅充電座、視障者觸圖等。
共融性友善服務: 考量親子、失智者、照顧者及不同障別者的需求,提供友善空間。
此外,嘉義市也規劃了15條無礙輕旅行路線及50個友善景點,並建置了「嘉義市友善生活資訊網」,提供豐富的友善餐飲(217家)、住宿(15家)、觀光景點(42個)資訊,旨在鼓勵更多身心障礙朋友參與無障礙旅行,促進社會參與。
嘉義市在推動無障礙環境方面成果豐碩,不僅有「嘉義市友善生活資訊網」提供詳細的友善餐飲、住宿、觀光景點資訊,更推出「無礙輕旅行」路線。
友善店家與服務: 嘉義市已輔導多家店家進行無障礙環境改造,包括:
空間動線改善: 確保走道輪椅通行、桌椅容膝空間、貨架/櫃檯可及性等。
無障礙友善設施: 增設扶手、緊急求助鈴、感應沖水設施等。
使用者友善服務: 設置優先席、導盲犬友善、輪椅充電座、視障者觸圖等。
特色公園: 嘉義市有多處共融式特色公園,例如:
民雄早安公園 (貓咪星球遊戲場)
嘉義文化公園 (諸羅樹蛙遊戲場)
番仔溝公園 (機器人主題遊戲場)
全齡友善旅遊: 嘉義市培訓友善特派員,協助店家改善環境,並規劃多條無礙輕旅行路線,鼓勵身障朋友參與無障礙旅行。
友善就醫: 推出「智慧診所藥局服務Friendly Medi+@ Chiayi City」,提供多國語言用藥指引和易讀易懂的醫療溝通圖卡,便利外籍移工、照顧者及有溝通障礙的病患。
旅宿無障礙: 多家飯店如嘉義智選假日酒店、尊皇大飯店等,積極設置「視障者逃生避難觸覺緊急導引圖」並搭配多語操作解說,提升視障旅客的住宿安全。
台南市
台南市致力於營造無障礙友善城市,特別關注身障者及其家庭的社會參與和生活品質。
無障礙環境建設:
騎樓整平、取締佔用人行道: 逐步打造無障礙步行空間。
公部門建築改善: 盤點轄內景點的無障礙設施,並編列預算改善。
身障福利服務:
輔具服務據點: 設置49處輔具服務據點,密度全國最高。
日間作業設施與日間布建服務: 提供生活照顧及多元化活動。
資訊平權: 透過手語、易讀、文字等媒介,讓身障朋友更容易獲取資訊。
跨局處合作: 各局處推出貼心行動方案響應國際身障日,例如:
交通局: 印製「身心障礙者行車友善貼紙」、「視障乘車支持扇服務」,並推動公車禮儀。
民政局與警察局: 合作辦理「民眾洽公常用情境基本手語教學課程」。
工務局: 結合四大超商提升無障礙購物環境。
婦女中心「Play For All」: 致力打造女性障礙者育兒友善共融托育城市,鼓勵女性身障者勇於發聲及社會參與。
高雄市
高雄市積極推動特色公園,並將共融無障礙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設。
特色共融公園: 高雄市多處公園以「全齡共融」為目標,提供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友善休憩空間:
聯興公園: 設有交通訓練場、捕夢爬網、雲霄鞦韆等兒童設施,並提供新穎健身訓練套組及休憩棚架供成人使用,打造全齡共融友善無礙的休憩空間。
藍田公園: 改造為高雄最大的鹽山主題遊戲區,包含攀爬、滑行等多樣感官體能設施,並有鹽田意象的親水遊戲區。
高雄都會公園: 新啟用的共融遊憩場,透過「參與式設計」納入兒童的夢想遊戲場想法,並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,使用自然材質,打造生態教學與環境教育體驗的綠色基地。
身心障礙者嘉年華會: 定期舉辦活動,促進身障者融入社會並參與社區活動,創造「共融共好、社區參與」的友善環境。
公園處願景: 高雄市公園處目標是打造「區區有特色、處處是共融」的公園,並推動節能路燈、濕地廊道,實現「營造低碳科技生態城市」。
身心障礙資訊通: 高雄市社會局提供身心障礙資訊通平台,包含線上申辦、視訊諮詢、就業福利等資源。
眾社會企業 OurCityLove: 運用科技提供無障礙環境資訊,與政府及企業合作推出「9453 友善旅人誌」,整合全台友善餐廳、景點等資訊,讓行動不便者能更便利地走出家門。
屏東縣
屏東縣在共融式公園和高齡友善方面有顯著的發展。
共融式公園: 屏東縣政府推動「一鄉鎮一共融公園」政策,並率先落實孩童表意權,讓使用者參與公園設計。
和平公園共融遊戲場: 南部最大、總佔地近2,500坪的和平公園,引進無障礙遊具,打造完全無障礙空間,設有無障礙滑軌、傑克樹屋、芽苗噴泉、飛翔森林探險趣、沙坑、親子鞦韆等,適合0-12歲以上孩子及身障者共同玩樂。
屏東縣民公園共融遊戲場、林邊飛天火車親子公園等,也是屏東共融公園的代表。
高齡友善與長照:
「無圍籬共融日照」: 屏東打造長照新模式,提供高齡者社區參與的機會,如潮州光華日照將在地文化與創意共學結合,以皮影戲為主軸推動跨世代創作計畫。
「一鄉一日照」政策: 屏東縣積極佈建日間照顧中心,提升社區式長照資源使用率。
竹田友善園區: 推廣開放式日照觀念,並建立樂智志工自主經營能力及友善店家合作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