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南高屏地區
在推動淨零永續目標上,涵蓋了多個面向的施政重點,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:
一、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推廣
加速太陽光電設置: 鼓勵合法私有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,並提供相關補助,以提高設置誘因,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,大力發展再生能源。
推動智慧能源管理: 結合校園光電設施發電,打造智慧、永續、低碳、綠能的校園環境。
二、綠色運輸與運具電動化
汰換燃油車輛: 推動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,並逐步審查及汰換現有燃油車輛。
提升公共運輸服務: 透過公共運輸月票整合多元運具,提升整體運輸系統效益,降低民眾對私人運具的依賴,鼓勵大眾運輸使用,並完備步行及自行車環境。
三、環境保護與空氣品質改善
強化空氣污染管制: 針對嘉南高屏地區因地理位置造成的空污問題,採取「對內整合,對外合作」策略,強化空污減量,提升區域空氣品質。
推動淨零綠生活: 結合空氣污染管制,推廣民眾低碳生活,例如輔導餐飲業者減少食物浪費、推廣蔬食、重複使用餐具及高效能爐具等。
森林碳匯與水資源維護: 辦理禁伐補償原住民保留地計畫,維護森林,增加碳匯;同時規劃水撲滿善用水資源循環利用。
改善原鄉部落環境: 持續進行原住民地區部落基礎設施改善,提升聯絡道路安全性,並帶動周邊產業發展,同時兼顧環境保護。
四、節能減碳與綠色建築
既有建築節能改善: 補助既有住宅隔熱改善,並針對既有學校及住宅提供節能減碳改善診斷輔導。
公部門帶頭示範: 逐步完成內部碳盤查、落實深度節能診斷及執行,並完成建築能效標示,朝向近零碳建築邁進。
提升綠色採購: 打造減碳生態系,並促進公私部門交流,革新組織文化。
五、全民參與與宣導
深植淨零意識: 運用多元宣導方式,深植企業經營者及消費者對淨零減碳的意識。
推動行為改變: 透過全齡教育、資訊公開及多元溝通,鼓勵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低碳行為,例如建立碳帳戶、辦理環保集點等。
社區驅動低碳行動: 鼓勵村里社區在生態綠化、綠能節電、綠色運輸、資源循環、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面向進行評估與推動。
嘉南高屏(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屏東)地區作為台灣重要的農業與工業發展區域,在淨零永續的目標推動上,各縣市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並因應各自的地理與產業特色,發展出不同的策略與行動。
整體方向與挑戰
嘉南高屏地區普遍面臨以下挑戰:
氣候變遷衝擊:此區域易受空污、旱災、水災、海平面上升等複合性災害影響,需要更強韌的調適能力。
產業轉型壓力:部分地區仍有高碳排的重工業(如石化業),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,以符合淨零趨勢。
能源轉型需求:推動再生能源發展,提升能源效率,並鼓勵運具電動化是共同目標。
各縣市淨零永續目標與策略
嘉義縣
一、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推廣
加速太陽光電設置: 鼓勵合法私有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,並提供相關補助,以提高設置誘因,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,大力發展再生能源。
推動智慧能源管理: 結合校園光電設施發電,打造智慧、永續、低碳、綠能的校園環境。
二、綠色運輸與運具電動化
汰換燃油車輛: 推動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,並逐步審查及汰換現有燃油車輛。
提升公共運輸服務: 透過公共運輸月票整合多元運具,提升整體運輸系統效益,降低民眾對私人運具的依賴,鼓勵大眾運輸使用,並完備步行及自行車環境。
三、環境保護與空氣品質改善
強化空氣污染管制: 針對嘉南高屏地區因地理位置造成的空污問題,採取「對內整合,對外合作」策略,強化空污減量,提升區域空氣品質。
推動淨零綠生活: 結合空氣污染管制,推廣民眾低碳生活,例如輔導餐飲業者減少食物浪費、推廣蔬食、重複使用餐具及高效能爐具等。
森林碳匯與水資源維護: 辦理禁伐補償原住民保留地計畫,維護森林,增加碳匯;同時規劃水撲滿善用水資源循環利用。
改善原鄉部落環境: 持續進行原住民地區部落基礎設施改善,提升聯絡道路安全性,並帶動周邊產業發展,同時兼顧環境保護。
四、節能減碳與綠色建築
既有建築節能改善: 補助既有住宅隔熱改善,並針對既有學校及住宅提供節能減碳改善診斷輔導。
公部門帶頭示範: 逐步完成內部碳盤查、落實深度節能診斷及執行,並完成建築能效標示,朝向近零碳建築邁進。
提升綠色採購: 打造減碳生態系,並促進公私部門交流,革新組織文化。
五、全民參與與宣導
深植淨零意識: 運用多元宣導方式,深植企業經營者及消費者對淨零減碳的意識。
推動行為改變: 透過全齡教育、資訊公開及多元溝通,鼓勵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低碳行為,例如建立碳帳戶、辦理環保集點等。
社區驅動低碳行動: 鼓勵村里社區在生態綠化、綠能節電、綠色運輸、資源循環、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面向進行評估與推動。
嘉南高屏(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屏東)地區作為台灣重要的農業與工業發展區域,在淨零永續的目標推動上,各縣市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並因應各自的地理與產業特色,發展出不同的策略與行動。
整體方向與挑戰
嘉南高屏地區普遍面臨以下挑戰:
氣候變遷衝擊:此區域易受空污、旱災、水災、海平面上升等複合性災害影響,需要更強韌的調適能力。
產業轉型壓力:部分地區仍有高碳排的重工業(如石化業),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,以符合淨零趨勢。
能源轉型需求:推動再生能源發展,提升能源效率,並鼓勵運具電動化是共同目標。
各縣市淨零永續目標與策略
嘉義縣
積極響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,並於2024年6月1日與縣內產學界共同發表**「嘉義縣政府2050淨零與永續發展宣言」**,宣示2050淨零目標,並將永續發展視為「現在進行式」。
嘉義縣淨零永續發展目標與策略
2050淨零排放目標: 嘉義縣政府已明確宣示將與各界協力,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,將永續發展融入農工大縣的發展進程中。
推動淨零綠生活: 透過舉辦「嘉有好市集-綠色消費購活動」等方式,推廣綠色消費理念,鼓勵民眾從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、購等日常生活面向融入環保,共同參與淨零轉型。
產官學界合作: 嘉義縣政府積極與縣內企業和學術單位合作,例如台灣化學纖維、上銀科技、國立中正大學、南華大學等,展示其在低碳節能、循環經濟、人工智慧應用等永續發展方面的成果,並透過展覽與闖關遊戲等方式,讓民眾了解企業實踐ESG永續發展的案例。
氣候變遷因應: 嘉義縣也訂定了「嘉義縣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」,研議低碳調適、永續發展策略與目標,並推動相關計畫。
環境教育與培訓: 嘉義縣成立了「淨零學院」,自2023年9月起舉辦多場教育訓練課程,涵蓋國內外淨零趨勢、碳排放盤查、綠色供應鏈等實務知識,並成功培訓ISO 14064-1認證專才,提升公部門、製造業、農業、服務業等各領域的環保意識和減碳能力。
嘉義縣淨零永續發展目標與策略
2050淨零排放目標: 嘉義縣政府已明確宣示將與各界協力,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,將永續發展融入農工大縣的發展進程中。
推動淨零綠生活: 透過舉辦「嘉有好市集-綠色消費購活動」等方式,推廣綠色消費理念,鼓勵民眾從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、購等日常生活面向融入環保,共同參與淨零轉型。
產官學界合作: 嘉義縣政府積極與縣內企業和學術單位合作,例如台灣化學纖維、上銀科技、國立中正大學、南華大學等,展示其在低碳節能、循環經濟、人工智慧應用等永續發展方面的成果,並透過展覽與闖關遊戲等方式,讓民眾了解企業實踐ESG永續發展的案例。
氣候變遷因應: 嘉義縣也訂定了「嘉義縣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」,研議低碳調適、永續發展策略與目標,並推動相關計畫。
環境教育與培訓: 嘉義縣成立了「淨零學院」,自2023年9月起舉辦多場教育訓練課程,涵蓋國內外淨零趨勢、碳排放盤查、綠色供應鏈等實務知識,並成功培訓ISO 14064-1認證專才,提升公部門、製造業、農業、服務業等各領域的環保意識和減碳能力。
永續農村發展: 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致力於活化農村,透過生態養殖、六級化產業、長照服務、環境教育、生態旅行等多元管道,創造農村就業機會,吸引人口返鄉,促進農村永續發展。
嘉義市
嘉義市在淨零永續的推動上走在前列。
法規先行:嘉義市已於2025年1月16日正式實施《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》,成為非六都中第一個、全國第二個(僅次於高雄)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納入地方法規的縣市。
六大領域:自治條例涵蓋「減碳」、「節電」、「綠運」、「減廢」、「調適」及「綠生活」等六大領域。
具體措施:
住商部門:推動建築物降溫隔熱、空調清洗補助、太陽光電系統設置補助,並倡導在建築中融入新式木造、善用自然元素的「嘉屋」理念。
交通運輸:率先全國達成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及低底盤化,並增設公共自行車站點,積極推動電動機車能源補充設施,目標換電站設置密度躍升全國第一。更首創「校園零排放接送區」,鼓勵綠色接送方式。
公部門帶頭:選定西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作為「淨零建築示範場域」,展開三年期改造。
碳盤查:持續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作業,並研擬淨零策略及路徑。
屏東縣
屏東縣在氣候變遷行動方面也表現優異,多次榮獲特優佳績。
多元減碳與調適:
綠色運輸:推廣民眾汰換燃油機車,電動機車設籍數為非六都第二;增設Yo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,並推動電動公車及智慧運輸資訊平台。
再生能源:提升再生能源設置量,供應民生用電。
循環經濟:首創「海廢帶回、漁獲自肥」及農業廢棄物一條龍處理鏈,降低碳排放量。
碳匯增加:在獅子鄉枋山溪進行伐木基地造林,厚植碳匯量。
氣候調適:針對易受氣候災變影響的偏鄉部落,推動智慧防災及防災型微電網;設置共融遊戲場提升綠地面積降低熱島效應;開發二峰圳伏流水計畫;推動多元化農、漁業保險。
國際肯定:連續三年取得國際碳揭露平台(CDP)具領導力城市等第,並以零預算模式發展綠能經驗獲得國際報告的高度評價。
淨零綠生活:持續引導民眾由生活轉型落實淨零綠生活,並輔導各行政單位參與低碳永續家園認證。
台南市與高雄市
南市與高雄市同樣積極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目標,並各自發展出符合城市特色的淨零策略:
高雄市:作為工業重鎮,高雄市在產業轉型、能源效率提升以及發展再生能源方面扮演關鍵角色。高雄市也已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納入地方法規,為全國首例。
台南市:在再生能源(特別是太陽能光電)發展方面具備優勢,並積極推動綠色建築、智慧城市及永續交通等面向的淨零行動。
中央與地方協作
環境部持續與各地方政府交流合作,提供補助並更新縣市層級盤查指引,以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工作。這些工作著重於:
溫室氣體盤查:要求地方政府定期更新縣市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報告。
淨零綠生活:將淨零綠生活與低碳永續家園運作結合。
人才培育:培育綠領人才,強化地方調適韌性能力。
總體而言,嘉南高屏地區的各縣市正透過法規、政策、具體行動及中央協作,多管齊下地朝向淨零永續的目標邁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